綜觀未來車聯網發展趨勢,創新之智慧交通服務將成為潮流。目前全球都在全力發展智慧交通城市,各國政府正積極透過智慧化方式建設便捷、效率的交通環境。為了減少車禍事故,美國交通部於2014年2月宣布啟動V2V Mandate立法程序,並於2015~2020年進行WAVE 1與WAVE 2兩階段之CVPD(Connected Vehicles Pilot Deployment)試煉場域建置計畫,2016年6月選出Columbus為智慧城市之典範,預計結合自動駕駛車、聯網汽車以及智慧感測器至交通網路,針對在學校十字路口佈建路側設備,並採用DSRC通訊方式進行示警。而日本官民ITS之發展,由總務省、產經省、國土交通省共同合作,配合全國發展策略,聚焦安全駕駛輔助系統、自動駕駛系統、活用交通數據等三大關鍵策略,並已擬定2030之短中長期發展規劃。
另一方面,隨著智慧型運輸系統(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, ITS)的發展,自動駕駛汽車成為未來全新的交通方式。根據Intel 2017年6月分析報告預測,2050 年全自動駕駛車輛可創造7兆美元的乘客經濟;IHS Markit預測2040年自駕車在全球三大地區(北美、歐洲、亞洲)的年銷售總量將超越3,300 萬輛;我國工研院IEK預測,因自駕車、車聯網與共享時代來臨,將有8,000 億美元市場規模。
由此可知國際間各國發展車聯網如火如荼的進展開發當中,我們藉由國內車廠、廠商與法人的研究開發能量並參考歐規ETSI TC ITS與美規IEEE 1609系列標準、ITU-R M.2084-0建議書以及日規ARIB STD-T109、ITS Forum RC-013等,建立可與國際接軌的共通標準,同時又可以符合台灣的標準法規規範,藉此與世界同步,也替廠商帶來國際間的商業機會。
我國因具備車電產業基礎且感測系統供應鏈完備,極具發展自動駕駛技術車輛潛力;為因應世界發展自駕車潮流,我國也積極研發自駕車相關「感知」、「決策」、「控制」關鍵技術,期盼能逐步實現自駕系統國產化願景,促使臺灣成為全球自動駕駛次系統關鍵產業鏈及服務技術輸出國,其中自駕車用地圖在自駕車運行具有不可或缺之地位,提供自駕車決策系統輔助,降低技術門檻及所需經費,並且提升安全性。
本技術工作委員會將持續參與國際標準會議,包含美國SAE、歐洲ETSI以及日本ARIB及ITS Forum等標準組織,並於工作會議中分享會議資訊,以提供台灣產業作為未來產品輸出時的規畫,協助台灣廠商發展鏈結國際標準的商品。